一、前期地质调查与分析
地质勘探
通过物探技术(如电法勘探、地震波探测、磁法勘探等)确定地下水分布、岩层结构和含水层深度。
调查当地水文地质资料,了解含水层的分布、厚度、渗透性及补给条件。
参考附近已有水井的数据(如井深、出水量、水质),推断地下水规律。
地形与地貌观察
选择地势较低的区域(如山谷、洼地),这些地方更容易汇集地下水。
观察植被:某些植物(如芦苇、柳树)密集区域可能暗示浅层地下水丰富。
避开风险区域
远离污染源(化工厂、垃圾填埋场等)。
避开断层带、溶洞等地质不稳定区域。
二、科学选址与设计
确定井位
结合地质勘探结果和实际需求(如用水量、用途),选择最佳井位。
若打深水井,需确保目标含水层有足够的水量补给。
井深设计
根据含水层深度确定井深,一般需穿透含水层并预留一定余量(如5-10米)。
多层含水层可设计为分段取水,提高稳定性。